2020年6月29日,西藏昌都江达,天空蔚蓝,洁白的云与碧绿的山交相辉映,银色巨龙飞渡湍急河流,盘旋、跳跃于崇山峻岭,高耸的铁塔在温暖的阳光下闪闪发光,邓柯35千伏变电站围墙外鲜艳的标语随风舞动,好像在挥手致意……
随着主变压器送电成功,瞬间,鞭炮炸响变电站的上空,大家喜气洋洋、互相祝贺,然而,水电七局机电安装分局的项目经理张海峰,却默默地“躲”开众人,任泪水淌下,项目总工李伦,与95后小伙子敬雄鑫拥抱在一起,顾不上嘴唇龟裂的疼痛,“声嘶力竭”地喊着:“投运了、我们投运了!……”
“光荣”的压力
“江达县邓柯35千伏输变电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邓柯乡,东与四川省石渠、德格、白玉三县隔江相望,北与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市毗邻,南接贡觉县,西连昌都市卡若区;新建35千伏变电一所(1×3.15兆伏安),新建35千伏单回路架空线路长89.877公里,新建铁塔315基,其中直线塔236基,耐张塔80基。”
“平均海拔近4500米,数百里的无人区,仅有平原地区60%--70%的含氧量,强烈的紫外线辐射,肆虐的风雪,最低温度-15℃,短短6个月的有效工期……”
本来,很平常的一次合同交底,接下来的内容,却让经历过许多次合同交底的张海峰感觉到了“不一般的压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的硬任务,西藏是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邓柯35千伏输变电工程又属国务院“三区三州”项目,且是西藏自治区精准扶贫攻坚项目……”
“希望你们要坚持如期完成履约任务不动摇,为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我们央企强有力的支持,讲好央企助力脱贫攻坚的奉献故事,彰显水电七局精准扶贫、造福地方的央企大爱……”
“我们一定不辱使命,讲政治、顾大局,讲奉献、敢担当,为彻底改善当地电网薄弱的现状,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用电,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张海峰领受了这份“光荣”的压力。
2019年8月20日,工程开工,在第一次职工大会上,张海峰用“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八个字进行了动员,全体职工喊出了一个字“干!”
获赞的开局
张海峰和班子成员迅速着手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的制度、规定并下发学习,有时,针对“月、周、日” 计划、施工组织,他们也会“面红耳赤”直到意见统一。
职工们比喻成了“下雪片”般的文件,但,都认真学习,严格执行。
没有前方与后方之分,都在现场吃“大锅饭”,只为了迅速解决问题,不浪费时间。
2019年8月23日,开工仅三天,首基基础开挖,业主、监理不禁侧目。
2019年10月23日,开工两个月,闻听江达县举办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助力脱贫攻坚,不只是干工程,还要支持当地的群众文化活动”,项目部用矿泉水、红牛和“支持金”给邓柯乡沙嘎村的运动健儿壮行。
沙嘎村党支部书记感激道:“感谢中国电建,感谢水电七局!感谢你们的关心,我们会永远记得水电七局,记得你们为我们付出的一切……”
2019年11月18日,开工三个月,在有11家单位参加的“三区三州”项目昌都地区安全质量责任量化考核中,连续两月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得到了业主的赞扬。
艰辛的努力
2020年春节开始,就很不顺。
应对新冠疫情的突袭,迅速成立领导小组,紧急动员、明确责任;备足生活和防疫物资,每天测量体温并登记,每天进行消毒灭杀,实行分餐,配合当地政府、防疫部门开展疫情防控……项目施工“停摆”。
复工复产未几,2020年五月,距离投运仅有两个月,还遭遇恶劣天气的影响。
鹅毛大雪,笼罩了大地,大家在冬装的外面还“追加”了雨衣挡风、御水;衣领上结了厚厚的冰碴、脸颊早已被刺骨的寒风割破、风雪令人无法睁开双眼、只能逆着寒风低头前行,远看,就如大雁南飞,在洁白的雪中摆成“一”字……
李伦,党员、项目总工告诉笔者,6月30日投运节点将至,然而,恶劣的气候导致施工进展缓慢,眼看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当时的心情跟冰冷的雪一样,没有温度,坏到极点,还有,当地的群众在眼巴巴地等着我们打通“电路”……那个滋味不好受啊!
“党团突击队,上!”、“‘五一’小长假,我们去山上野炊”……
张海峰,党员,自掏腰包买了饮料、牛奶、面包等食物,大家都明白,这就是午饭。
项目部距离施工现场122公里,队员们每天“两头见星星”,N1~N6段导地线展放,跨越乡村公路1次、10千伏电力线路2次,顺利完成。
N241~N253导线的展放是最险、最难的,山高坡陡,还要横跨峡谷、穿越森林,平地行走都要缓步,更何况,还是近乎垂直的岩壁,大家弯着腰、手脚并用,还要冒着一不小心就掉下悬崖的危险,你拉我、我拽你,共青团员敬雄鑫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打趣,我们在验证“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道理!
距离投运节点仅有12天,寻常的施工方案根本行不通,急上加急,队员们硬是用“无人机展放导引绳与张力机展放相结合”的方案搞定。
站在这个似乎抬手就可以“摸着天”的世界屋脊之上,水电七局的建设者们用“忠诚、敬业、坚韧、奉献”,扛起了央企的使命担当,把党中央的温暖通过云霄间的根根银龙送到了雪域高原,送给了万千藏族同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