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网讯 2020年5月26日,四川岷江犍为航电枢纽工程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听着机组平稳轰鸣的声音,与机组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机械班老班长王明杰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来到水电七局犍为航电枢纽工程项目部快3年了,今天终于可以稍稍松口气。
今年3月刚被授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的王明杰,参加工作31年来,一直奔波在国内各个水电项目,参与不同机组的安装调试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面对机组,比亲闺女还熟悉”。而这位“水二代”的兄弟、女儿,甚至是“准女婿”,目前都奋战在国内水电建设一线,他们也正是水电七局众多“水电大家庭”的代表——几代人将青春和汗水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水电建设事业。
犍为航电枢纽工程拥有世界第二、国内在建最大的灯泡贯流式机组群,机组安装的责任尤为重大,领导考虑再三,最终选派了当时已经48岁的王明杰担任机械班班长,“经验丰富、踏实细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这是大家对他的评价。
首台机组安装过程中,定子挡风板安装位置尺寸整体出现偏差,王明杰根据20余工程积累的经验,及时发现并提出整改的要求。机组调速系统在收到机械过速装置的过速信号时存在15秒的关导叶延迟,参与过水电七局90%贯流式机组安装的王明杰凭借经验判断,这是在机械过速装置的油管路上可能存在空气腔,于是,他提出增设排气装置的建议,问题得以很快解决。
“明星班长”的实力还体现在优化安装方案上。经王明杰的建议,将“3号机组的桨叶安装是在安装间先与转轮装好后再整体吊装到机组中”的方案改为“先把转轮吊装到机组中,在机组中将桨叶和转轮组装好”。这样,既减轻了桨叶的吊装难度,又为安装间腾出很大一块装配位置,保证了其他大件的安装进度。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王明杰的双胞胎哥哥王明双,此时也在犍为航电项目担任机械班副班长,这是兄弟俩工作30年里第三次联袂上阵。平时,班里的工作,兄弟俩商量着来,各有侧重,从小培养的默契也让工作中的配合更加得心应手。
参加工作以来,王明杰培养过20多个徒弟,同在项目部的小徒弟陈正,虽然眼下是配管技术员,没跟着师父干水轮发电机组,但他眼里的师父仍然很“牛”:“对配管工作也相当了解,教给我许多配管知识,调速器的管路安装,就是在师父的提醒下,才没走弯路。”
对于小徒弟,王明杰一开始还是有所担心的,在调试紧张的时候,每天仅仅休息5、6个小时,能不能吃苦?能不能坚持下来?
王明杰每次看到小徒弟,都是手里拿着扳手忙活着,不是在配合厂家调试,就是不停地在接打电话,爬上爬下,一身油污,一脸疲惫。师父关心地问到:“还来得起不?”陈正抹了抹脸颊上的汗水回答:“师父放心,我顶得住!”
陈正的大学专业是以水轮机、发电机为主,配管等辅助系统虽然有所涉及,但相对较少,所以在配管的实际工作中,他向书本学、向师父学、向同事学,迅速成长起来。
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线作战”期间,因为无法及时到达项目现场,无论白天黑夜,只要现场需要,他便借助视频,通过仔细观察和及时沟通,进行远程“协调”。
“肯干、爱学、聪明、反应快,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技术员。”听着项目副总工刘建成对陈正的评价,王明杰脸上的褶子也散开了许多。
刘建成跟陈正的感受着相似之处。2015年,他从四川大学毕业,在马来西亚的工作了两年。2017年调至犍为航电枢纽工程后,直观感受到市政工程和水电站机电安装的专业差距,让他明白自己在机组安装的技术方面还需要打磨、提高:“作为技术人员,在一线班组待的时间太短,有点遗憾。”
压力面前,刘建成想起了在大学,与同学的一次深谈:“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干了,就要干好,不能让别人看不起!”这也成了他的动力:白天,经过现场爆晒,本来白皙的人,变得黑红发亮,衣服上的盐渍一层接一层,他笑称,这些盐渍,就是记录自己成长、成熟的年轮印记;晚上,经常会如饥似渴地工作到凌晨1、2点钟。首台机组调试,他是夜班运行值长,虽然天天上夜班,但白天小寐一会之后,依然会在办公室、调试现场处理日常工作。
忙碌的工作促使刘建成想方设法,抓住关键人、关键点进行学习。随着工程的进度,他经常找各个班的班组长,针对关键节点的技术、工艺进行交流取经,每天、每次都有所收获。
干工作,刘建成劲头十足,但谈到已经怀孕7、8个月的妻子,这位北方小伙忍不住眼圈潮湿。妻子怀孕期间,最平常的陪伴都无法顾及,反倒安慰、鼓励,支持他以工作为重,这些总是会触动到他内心深处,既是内疚、感动,也是激烈和鞭策……三年磨一剑,刘建成从技术员成长为了项目副总工。
从老工匠到接班人,一脉相承的是中国水电的工匠精神,是水电七局机电安装“独步贯流”的荣光,而他们奋勇搏击的大江大河,在半个世纪以来见证了一代代水电建设者的初心和使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