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项目一线才是培植人才成长的沃土——中国安能三局积极搭设人才建设的阶梯

18108044586
2021-11-16
 来源:中国电力网

  中国电力网讯 “要在工作一线摸爬滚打、锻炼成长,把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良将贤才及时选拔到国有企业领导岗位上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讲到。近期,工程局机关有5名年轻同志向党组织提出申请,自愿到项目一线去锻炼。自去年以来,局机关先后有10余名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上项目的申请,有4名同志已经在项目工作。截止目前,全工程局共已有1000余名员工奋战在项目一线。

  千锤百炼,方成大器。在安能三局,去项目一线“练兵磨砺”,既是理念,也是传统,从西藏羊湖电站、三峡工程,到溪洛渡水电站、亭子口水利枢纽等等,再到遍布全国的众多项目,现在许许干部和职工就是因为在工程建设“大熔炉”中磨砺淬炼,最终百炼成钢,成为管理人才和行家里手。

  破土萌芽,上工地一线接受洗礼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一颗种子,只有钻进泥土里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2021年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课上,工程局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卢明安同志向全体新入职大学生员工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要想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水利工程人员,就必须扎根工程一线,夯实成长的每一步。”他鼓励大家到尽快转变角色、融入团队,积极主动上项目、安心在一线,在基层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素质。

  重庆公司测量工杨毅,转改前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晋升为武警部队一级警士长,他扎根项目一线从事测量工作近30年,先后参与了多个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对待工作始终一丝不苟,转企后仍然主动申请上项目,为公司培养了一大批测量人才。

  千锤百炼,到艰苦环境淬炼意志

  项目一线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但越是条件艰苦、越是困难较多,越能磨炼人的意志,越能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安能三局起源于西藏羊湖,当年修建西藏羊湖电站时, 3000余名水电官兵穿越海拔4400多米的甘巴拉山,在“生命禁区”展开了历时9年的大会战,凝炼形成的“老西藏精神”“羊湖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安能人不断奋勇向前。

  重庆公司2020年入职大学生李延进,大学期间参军,在原武警水电部队服役两年,大学毕业后又加入中国安能大家庭,他主动请战到世界海拔最高风电项目--西藏山南措美县哲古分散式风电项目,这里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北麓、平均海拔4500米、常年冰雪覆盖,没有一支施工队伍愿意在这里干,因为这是在透支生命。刚来措美,烈日寒雪、飞沙走石是生活常态,艰辛与惊险成为生活底色,但他都一一挺过,先后编制了30多个施工方案,为工程顺利推进倾注了自己的智慧。

  这是他的故事,也是安能三局一线工作者共同的故事。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一线工作者的心情,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这句“入峡长思出峡行,出来却忆峡中情”再合适不过。

  像“李延进”一样的员工不畏艰难困苦,住在板房、吃在工地,克服海拔极高、低压缺氧、昼夜温差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集智攻关、整合资源、优化施工编组、攻克技术难题,正是他们长年累月的工地实践,造就了他们求真务实、坚毅耐劳的坚强品质,才让自己成长成才路上有了更加蓬勃的内生动力。

  育木成林,为人才成长“筑基铺路”

  转企之初,一方面面对重返市场获取项目难的困境,另一方面还要面临好不容易获取项目后却无人可用的窘境。特别随着在建项目的逐步增多,缺少项目经营管理人才的问题日益凸显,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

  项目“搭梯子”,一线“压担子”。近年来,工程局党委始终坚持在一线育木成林,让一颗颗人才的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并源源不断地为公司创新发展输送养分,推动实现人才、项目与发展的良性互动。《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大胆启用年轻干部、鼓励员工上一线、开展一人一策职业规划、项目经理负责制、实施薪酬激励......一个个选人育人措施相继出台。

  “天有多宽,我们就可以飞多远”,工程、地质专家周志东博士常常感慨,正是得益于公司这个平台,自己才有了“天高任鸟飞”的底气与信心。青藏铁路、云南鲁甸抗震救灾、白格堰塞湖抢险、硬梁包项目建设等等,他所走过的山山水水,都成了他尽情驰骋的广阔天地。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