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垃圾发电

发展垃圾焚烧发电,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国电力网
2024-04-11
 来源:中国能源报
浏览: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能源安全保供和清洁转型双提升、双平稳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固废产量不断增加及其处置方式加速转型,垃圾焚烧发电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新活力。2022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明确将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优先纳入绿电交易,垃圾焚烧发电的重要意义不断被认可与重视。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新引擎

  一方面,垃圾焚烧发电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发展。垃圾焚烧发电能够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稳定、持续的电力输出。与其他新能源发电方式相比,垃圾焚烧发电突破外界自然因素的限制,能够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有效的垃圾处理和能量转换,为电力系统提供重要能源补充,有助于加速推进新型清洁能源替代,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能源资源禀赋限制,减轻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满足构建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前提。

  另一方面,垃圾焚烧发电推动新型电力系统低碳建设。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既能够保障能源供应,又能够降低碳排放,通过高温焚烧,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得到彻底销毁,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在有效缓解“垃圾围城”的环境压力的同时,将垃圾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清洁电能,完美契合新型电力系统绿色低碳的发展需求。

  同时,垃圾焚烧发电优化新型电力系统成本结构。通过垃圾焚烧发电,可将原本被视为废物的垃圾转化为有价值的能源,降低了垃圾处理成本。相比其他能源供应方式,垃圾焚烧发电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能够减少电力系统的总体运行成本。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带动就业、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产生的经济效益将进一步凸显,从而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能源解决方案。

  发展还存在多重制约因素

  一是社会公众难信任,邻避效应存隐患。无论是填埋还是焚烧,垃圾处置都会产生一定的土壤、水和空气污染,进而影响周边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尽管相关单位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已最大程度地限制了焚烧带来的负面效应,但出于自身利益考量,社会公众依然对垃圾焚烧厂存在恐慌和排斥心理。近年来,针对垃圾焚烧的环境投诉持续增长。这种邻避效应不仅体现在对环境污染的担忧上,还涉及到对房产价值的考量,使得公众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接受度较低。

  二是相关技术不够成熟,转化效率难保障。由于技术限制,当前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能量转化效率与供电效率均难以达到理想水平。相关统计显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能源转化效率仅为传统火力发电厂的63%,供电效率仅为传统火力发电厂的56%。此外,目前我国收集垃圾仍主要采用混合收集清运的方法,导致垃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大量不可燃成分掺杂其中,进而拉低垃圾热值,进一步制约了垃圾焚烧发电的效率和效果。

  三是行业人才不充足,持续发展有阻力。随着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高质量加速推进,垃圾处理与新型电力系统行业的交叉人才需求日益凸显。据估算,当前行业相关人才需求约30000人。然而,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内的人才供需却呈现出总量不足和结构性不足的特征。一方面,行业发展较快,外部的人才供给满足不了行业的需求增长量。另一方面,现有从业人员以及进入人员的能力及质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而在行业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我国高校缺乏针对垃圾焚烧发电的专门培养体系,导致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未来持续高质量发展缺乏专业化的人才支撑力量。

  四是保障机制不完善,市场运营待规范。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快速发展,累计、新增装机容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年新增装机容量达257万千瓦,全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累计装机达2386万千瓦。然而,随着资本热潮逐渐降温,地方财政持续收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增项目日趋饱和。前期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存在的盲目扩张规模、粗放式管理、运行效率偏低和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逐渐显露。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运营有待进一步规范,以保证市场活力与持久力。

  多措并举推动行业进步

  首先,深度治理焚烧污染。一是合理提高焚烧污染物排放标准。通过监测区域垃圾焚烧企业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平均排放浓度,严格制定适合本区域的更清洁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尽可能地限制污染物排放。二是垃圾焚烧厂应合理选址,应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可容纳、公众可接受,不仅要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还要考虑经济性。三是建立一整套公众参与和有效沟通机制。政府应将环境监测信息公开、民意调查、听证会等措施加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企业要尽可能向政府和公众提供完整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称对公众心理和政府决策的影响。

  其次,强化核心技术与重大装备应用创新。一是强化清洁高效发电技术。以提升垃圾发电效率和质量为目标,同时注重提高环境友好性和可靠稳定性,推动实现垃圾发电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二是加强安全稳定发电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应致力于提升垃圾发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增强其供电保障能力和灵活调节能力,通过推动安全、灵活且经济的储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垃圾发电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体系。建议高质量地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等科研机构,通过统筹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完善科技创新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垃圾发电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再次,深化学科交叉研究与人才培养。一是推动上下游产业技术深度融合。对于垃圾焚烧发电这一特殊行业,政策支持不可或缺,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可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交叉型人才。二是加强学科建设。不仅要在高校培养专业人才,还应为其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积累经验。三是完善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渠道。通过加强不同领域间的交流与合作,让更多人了解并掌握垃圾处置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行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最后,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与保障机制。一是构建绿色低碳、充满竞争活力的产业体系,推进垄断竞争性环节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放开电网建设业务,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完善先进、高效的行业治理体系。强化电力规划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引导作用,确保电力转型过程中的安全可靠供应。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合理运用行政调节手段,加强电力规划、建设、运行、交易、价格等多环节的统筹协调和监管。三是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通过丰富企业中长期贷款和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满足垃圾发电企业长期融资需求,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来源:中国能源报

  (陈飞宇系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姗姗系安徽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