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电文苑

兰香雨浸润的书页

中国电力网
2020-12-02
 来源:中国电力网

  清雅、素雅、淡雅、隽雅、典雅的兰花有春兰、九头兰、蕙兰、剑兰、墨兰、寒兰、莲瓣兰不同季节开花、弥香的品种。我喜欢几片绿叶、多种颜色的兰花,容貌窈窕、美韵雅致。荆棘槁蓬静静地长,悬崖深谷悄悄地香。冰雪中的姿态,酷热中的婀娜。

  我看到他站在绝壁滴泉前,伸出手还差五十公分。他没打开人字梯架稳,爬上去用起子从岩孔里刨出那蔸叫不出名字的野兰。他不愿意惊动、打扰她,让她在滴泉边,探出头来,在她高兴时开出香了峡谷的兰花。留作识别、栽种兰草的人带她回家。

  喜爱兰花的他二十多年前,到乡里走访大宗用户,返途路边遇到一根野兰,从岩凼里用树棍刨出。回家后泥土里配了拍碎的砖粒、炭末、糠壳,栽种空钵,透水湿泥,置于书桌前、窗口外的阳台上。平时照护、管培到位,后来开花香了每一个春天。

  之前他端坐案头,之中他立于案头,之后他俯于案头……只见他右手捏着的笔尖在信笺上横过去,再调转头横过去,他在行文的格式里,留白是他前天哼唱的诗词。超出了边缘是他昨天吟诵的散文,完成的每篇草稿,是对工作、生活最深体验的感悟。

  我喜欢他做事的风格,只有一遍遍反复地哼唱诗词、吟诵散文,才晓得哪里需要修改,准确地用字、组词,才敲打到电脑的文档里。再抽时间浏览一遍,之后留下姓名、地址、电话号码,再从邮箱发到报刊杂志的收稿邮箱,这是他对编辑老师的尊重。

  他的收获很多,一是心情愉悦,二是工作顺利,三是生活温馨。当我和余合智先生前年邂逅湖北京山,也就和胡斌先生成了好友,这种缘分延续到去年的武汉、恩施,延续到今年的巴东、咸丰,我在巴东供电公司多了两个无话不说的文友+朋友……

  耿直爽快的巴东人,是在多次接触、相处后,才从余合智、胡斌两位先生的身上得到体现。不光他们的人品、还有文品和谦逊的言语,咀嚼到的是一种能让我静下心来品读出的气质和风采。胡斌先生写作较早,能到文字里穿梭,得益于他情感丰富的畅想。

  行走山水间的他,山上的一棵草、一根树、一朵花,江面的一个浪、一片波、一条漪,山麓的一股泉、一只鸟、一岩石,与雾、与云,与月、与星,清晨的霞光、日出,都在他的撷取中,于遐想后从脑海里转换,那是他对巴东的品尝,才吟读出声。

  其实他也品读自己坚守多年的岗位,解读自己干了多年的工作。每个和他承转起合的同事都是交往一生的挚友,建立的是兄弟关系,加深的是弟兄情谊。好在他认真的揣摩,仔细的观察,让这些兄弟走进了他的诗文,没有夸张和吹嘘,站立的才是真实形象。

  这是我对他仰慕的原因。在匆匆忙忙、疲惫劳累后,他还要推后、压缩瞌睡,要到抽屉边坐几个钟头,把他流出心扉的诗文用笔尖先“生产”到信笺。过了几天,再支撑“骨架,”再缝合“肌肉,”再连接“血管,”一篇诗文的心脏“跳动”了,才有了生命。

  他架构得好,阅读中的我不得不停顿下来,再把这一段重看一遍,有着亲临现场,才觉得是这么回事。是他带着我到叠嶂中看的是层峦,路转中看的是峰回,险要中看的是山势,比其虚化、玄幻,这些感受在他的诗文中有了详尽的回答,不是陌生的地域。

  他把握得好,朗诵中的我不是一眼跳了过去,还得一字一句地浏览,一页一面地翻看,掉一字、漏一段都是不完整的敷衍。像我初恋爱一个女孩,不能是走马的肤浅,得个观花的障眼,是对自己的潦草。多花点时间从头到尾把胡斌先生的诗文看完,收获也就更多。

  我还喜欢上他的风格,用简短文字的寓意表述完整的故事,像在一个森林公园里看到太多让我感到惊奇、震撼的景致。像在一个人众的大观园里看到更多巴东人的笑容,也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这才是我在胡斌先生的诗文里认识了一张张平凡而普通的面孔。

  我的姑嘎(姑外婆)八十多岁,目明、耳聪。冬天出了太阳,她会从表孃(表姑)住的二楼搬把椅子到楼下,不戴眼睛,捧着厚厚一本小说。看到她在动没有诵读出声的嘴唇,看到她的脸上在微笑和严肃中转换,已经进入了小说的情节之中,让我羡慕她的闲适。

  姑嘎是老婆的姑嘎,小时上过私塾的她和表孃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开始简化字后,她从繁体字中跳转得很快,能在捧读报刊杂志时打发时间。到现在我时常想起读书是姑嘎的享受,也让我得到一些启发。在我拜读胡斌先生去年出版的《兰香雨》后收获多多。

  《一个男孩》《二十岁抒怀》《黄鹤楼》,《独特的语言》《写给她》《咏梅》,《我的朋友》《老彭》《斗冰雪》,《断思与断想》《致电力》《干杯吧美人》《童年的小河》《寂寞是水》……我听到他在南岸的韵唱,婉转、回旋,从巫峡飘到北岸,昂扬着他三十多年的感慨。

  我看到他流出的泪水,是对家乡的回望,也是对乡愁的考问。在台阶上上下,在路道上折返,再捡拾到丢失的词句,装进心里。他《六月》《早行巴东》《咏竹》,《离》《街市》《一根火柴的记忆》,《父亲》《母亲》《端阳节助兴》,《守夜人》《扬电》《光福与神农溪》……

  就是在这样的诗意里,凝炼的语句用短小的篇幅展现宏大的场景。两语、三言,就是一个情景,那些情节归纳的都是精华。短文的进入,是我读了《兰香雨》后还在联想的太多篇章,再组合出来,就是胡斌先生诗文里连续的情景剧,回味的深长与意趣串联。

  《母亲的心愿》《爱上光福不容易》《岸电渔火江桥红》,《朋友》《龙哥姓庹》《她的名字叫光福》《启航》《海口浪尖》,《兰香雨》《武爷的梦》《山茶开花遍地香》,《西行记》《内蒙映象》《我家的电缘》《大山之子——田恒念》一篇篇散文,让我看到他抒发得畅快。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巴东的变化,是从老城搬到新城后,《兰香雨》中有详尽的描述。胡斌先生从不同角度、将每个人物在历次事件中的奋斗历程,用自己的追求在蹉跎岁月付出的心血,不再沉沦于苦难,那种默默奉献,就是所有巴东人不满足落后的现状。

  无数的普通巴东人都有闪光的亮点,他们人生丰富的阅历,让从事辛苦工作的人取得成就,都是在各个时间点上照亮了巴东街巷。深受感动的胡斌被他们的精神激励,钻进一个又一个工作场地,走进一个又一个沸腾热血的巴东人,积攒的是营养丰富的素材。

  尤其是巴东供电公司共产党员“光福”服务队的人,在冰山、雪地,巡视、维护、查勘、检修、抢修每条供电线路,把倒了的电杆更换后重新立起来,把断了的电线重新接好后拉起来,让它们挺拔、延伸到长江两岸,使得城镇、村寨在灿烂的灯光下温暖每个人的心。

  夏日的巴东也是闪电、雷雨的故乡,哪里滑坡、塌方、垮坎和局部的泥石流,都无法阻止巴东供电人的脚步,他们深入高山、峡谷,奔突丛林、山野,用最快的速度在轰响的雷霆下、暴雨中恢复了一条又一条供电线路,要让偏僻的山寨在漆黑的深夜一片光明。

  正是这样的环境,使参与其中的胡斌先生受到震撼,把这一群可爱的人用他的笔书写得生动。铮铮汉子们的雕像矗立到他的面前,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人,不把他们感人的场景表达出来,胡斌先生的心里就不痛快,冬天的寒冷、热天的蚊虫都不会让他停下手中的笔。

  《兰香雨》中的《表哥四进城》《路思》《武爷的梦》《家有九O千千岁》等等诗文是胡斌先生沥血、呕心的作品。他的足迹踏遍巴东的旮旯角落,才在这些段落中把他的现场观感用心的完善。我也赞赏他的文风不会在夸大中编撰一些不合理情节,读得才舒服。

  我以后还要重读胡斌先生的《兰香雨》,肯定得到的收获与之前又不一样。我也相信任何一个拜读过《兰香雨》的人,得到的收获各不相同。我结识的胡斌先生也像我一样是一个不爱打扮、不爱装饰自己的人,这是生活的随意在身上积成的习惯。

  当然,我也相信他在今后的日子,用他手中的笔写出更多吸引人的诗文。能在巴东有余合智、胡斌两位先生这样的朋友,是我今生最大的福气,不管到了哪一年,能有机会相聚都是一件幸福的事。作为文友之外的交往,是让我们之间的友谊得到全面的升华。

  至此,居于来凤县凤城的我,祝福胡斌和余合智先生身体健康。有了好的身体,才是我们这些渐渐老去的人最好的一笔财富,不让老婆担心,省去儿女们的负担,才生活得有质量。我们今后还能好好的思维,坐下来写点东西,才不会老年痴呆,成为无用的人……

  我们再来听听胡斌先生的歌:“神家溪,清清的河,河水翻个银窝窝,姑娘爱这山和水哟,数一数,地上的星星有几多,有几多。神家溪,小小的河,河水哗哗下了坡,问河弯了几个弯哟,看一看,守着星儿的是哪个哥哥,哪个哥哥……”我说是一群巴东供电人。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