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度阅读

长期靠“输血”的煤电企业,扭亏之路该怎么走?

中国电力网
2020-11-23
 来源:中国能源报

  核心阅读

  许多清洁能源大省都面临着为外省输送清洁电力与本省煤电经营困难之间的矛盾,尤其到了冬季,清洁能源消纳、供暖需求、热电机组出力三者的矛盾更普遍存在于北方地区。煤电机组在保障供热、供电、清洁能源消纳的同时,电价持续走低,煤价居高不下,生存压力巨大。

  “566元/吨。”11月18日,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煤价较上一周又涨了1元/吨。煤价连续三周环比小幅上涨的背后,是566元/吨的动力煤报价较今年5月报出的最低价上涨40元/吨,创下今年新高。

  在煤电利用小时数同比降低、煤电售电价格整体走低,以及碳减排提速的背景下,动力煤价格持续回暖,煤电企业压力陡增。对此,各地急需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煤电脱困和能源转型之路。

  煤电扭亏是本“难念的经”

  来自成本、价格、电量的多重挑战,使煤电企业经营陷入行业性困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火电行业整体亏损面超过50%,西北五省区煤电央企更因整体亏损严重、负债高企,在国资委主导下进行了整合。

  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截至2018年底,甘肃19家煤电企业整体当年亏损25亿元,其中4家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200%。随着亏损态势不断蔓延,大部分煤电企业需要长期靠母公司“输血”维持生存。

  “目前公用煤电企业生存已面临较大的系统性风险,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并予以防范和化解。”甘肃某发电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甘肃有的电厂已因经营风险恶化,连续停产两三年,当地一些工业企业生产运行的供热、供汽等也因此受到影响。”

  作为典型的高比例新能源送端电网,甘肃电网外送电量占甘肃省发电量的1/4,省内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2%,发电量占21%,新能源占比全国第二,仅次于青海。而为了平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的波动,仍需一定规模的煤电机组保证供电安全。“国资委在西北五省区的资源整合,旨在减少煤电企业恶性竞争,是应对产能过剩的不得已措施。先让煤电企业生存下去,再谈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上述人士表示。

  甘肃并非个例。许多清洁能源大省都面临着为外省输送清洁电力与本省煤电经营困难之间的矛盾,尤其到了冬季,清洁能源消纳、供暖需求、热电机组出力三者的矛盾更普遍存在于北方地区。煤电机组在保障供热、供电、清洁能源消纳的同时,电价持续走低,煤价居高不下,生存压力巨大。

  “靠煤吃煤”思路需转变

  煤电目前面临的诸多困境,除改革带来的阵痛外,也有自身原因。“发电集团‘跑马圈地’时期,不上煤电项目是‘等死’,上了煤电项目是‘找死’。”某发电企业负责人表示,煤电过度建设造成的集体非理性竞争和产能过剩,仍值得反思。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韩文科更明确指出,“十四五”期间已经没有煤电大幅增加的“窗口期”。“目前的煤电增量,主要来源于‘十三五’末一些输电通道必要的煤电支撑项目。考虑到‘十四五’期间电力需求增幅可能将低于‘十三五’,清洁能源发电也将得到大力发展,煤电装机增长将十分有限。”

  “山西正努力调整‘一煤独大’的格局。着力调整电力结构,加强电网配套建设,合理布局外送通道建设,扩大晋电外送能力。同时,统筹推进电网协调发展,横向构建风光水火多源互补,纵向打造源网荷储协调、智慧高效耦合运行的智慧电网系统,推动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发展。预计‘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0%左右,外送电能力达到5200万千瓦左右。”山西省能源局一级调研员高道平表示。

  然而,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指出,调研中发现,一些煤炭资源大省仍然抱持着以煤电及其他煤炭相关产业链为主导方向的传统发展思路。

  “如果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到2050年,没有加装CCUS设备的煤电机组可能已失去市场空间。而现在新建的煤电机组,其服役期限可能将延续到2060年以后,这与目前碳减排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之间存在矛盾。”袁家海说,“按照目前的减排目标,2030年之后,高碳排放的煤电是否还有竞争力?受电省份是否还愿意接受?考虑到这些因素,地方有必要在经济发展、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三者之间做好统筹,尽快推进能源清洁转型。”

  碳减排迫使市场化建设提速

  中电联原部门主任薛静指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推动能源电力转型发展以及电力市场机制的建设创新加速。

  “2021年碳交易市场建设很可能取得较大进展,这意味着碳资产的价值将在统一的市场中确定,煤价也将在全国层面形成产业链价格市场传导。但目前,电力价格并非全国统一市场形成,如何设计各省及省间的电价特别是煤电电价机制,将成为电力市场建设需要思考和突破的问题。” 薛静表示。

  201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但初期交易主体仅包含发电企业。而根据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也将加快纳入市场主体,碳交易市场也将走向平稳运行。

  “现在各省都在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的规划,但对于一些为其他地区承担能源供应的省份,在探索清洁能源转型的同时,减煤、减碳不能盲目。”薛静直言,一些能源、资源输出型地区可能无法单独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例如,山西的煤炭、电力不只属于山西,还要供应全国其他省份,这是山西作为资源型省份必然的特点,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考量。有些地区省份应该提前达峰,山西作为后援还要提供实现碳减排、碳中和目标过渡过程中电力安全和保证供应。当然,山西本身的能源消费还需要优化绿色结构、科技创新。” 薛静指出。

  对此,韩文科认为,地方政府需要培养市场化视角。“对于煤、电大省,究竟是把煤卖出去还是把电卖出去更划算,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和输送通道的建设、运行情况。而对于北方地区供暖问题,也不能单纯依赖煤炭,可以尝试探索可再生能源与供热结合等方向,转变传统的思路。”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